
接近年末,這一年“收成”怎么樣?
曾有咖啡館主吐槽:年中的時候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,今年要掙5萬,現在還差8萬…
即使創(chuàng)業(yè)者趨向理性,大多還是心有戚戚,一年下來還是且掉坑且成長著,一起來圍觀這樣的日常——
在開始之前,先做個調查:
1
一入餐飲深似海…
先看兩張對比圖——


不知創(chuàng)業(yè)開咖啡館的諸位是否也會覺得“撒下兩行辛酸淚,于我心有戚戚焉”?
與做餐飲的目的性相比,選擇開咖啡館的,理想主義色彩可能更濃一些,不知道你有沒有給自己做過開咖啡館前后的對比(PS:歡迎給咖門發(fā)對比圖,期待圍觀)。
但是,在這個江湖里幾個月摸爬滾下來,也都慢慢懂了“不能光驕傲還得鎮(zhèn)得住老炮,不能只拼思想還得干趴流氓”,對行業(yè)從俯視到平視,再從平視到仰視,想跳過哪一步,都是跳坑。
2
不管裝備如何,都是邊“跳坑”邊升級
先來看個普通版本的咖啡館經營案例——
大約20天前,小海給自己新開的咖啡館算了一筆賬(你的年底賬算得怎么樣了):
簡化大類金額學習費用14500裝修49691房租和押金26880電力設備38939書籍7800家具7983零碎器具2000裝飾零碎2655前期宣傳2300合計152748
▲這是店開張之后投入的明細
然而開業(yè)兩個月的收支是這樣的:

▲以周為單位計算,開業(yè)兩個月
小海之前在上海工作,也是和很多人一樣“想開家自己的咖啡館”,回到家鄉(xiāng)的小城開了這樣一家店??v使做好了準備,算得上樂觀,但冷冰冰的數字下,得出的感受和結論是:盈利非常艱難。
再來說個“高開高打”,發(fā)展勢頭比較迅猛的——
兜兜之前是公司金領,大學泡過各種咖啡館,后來出差北京在方家胡同碰上參差咖啡后,創(chuàng)業(yè)夢再度被激活,正式開始做自己的品牌。
啟動資金來自積蓄和透支的嫁妝錢。

▲連嫁妝錢都放進去…
她專門上咖啡培訓課,選著名品牌策劃孵化公司陪同考察市場、選品類、設計品牌、評測產品和裝修店面,產品研發(fā)和日常運營交給專業(yè)咖啡工作室。正式營業(yè)當天賣出700杯招牌拿鐵咖啡,純奶用了將近200升。
開業(yè)半個月后,就有資本方主動登門談注資。
兜兜卻陷入另一個難題:強勢資本方提出了苛刻的條件——按照原始投入資金1:1做股份,注資后占近80%股份,并且運營管理權要交給資本方的專業(yè)團隊?!熬芙^了這次機會,靠自己咖啡館可能很長時間都不能擴張,但接受資本條件本質上等于出局”。這是兜兜最近的糾結,希望自己的占比大一些,但談判依然很艱難。
3
“炮灰”俱往矣,經驗何在?
更有甚者,成了餐飲創(chuàng)業(yè)潮中的炮灰。比如成都紅牌樓附近某養(yǎng)身能量精品餐廳,卡通裝修和主打產品試營業(yè)在朋友圈刷屏,讓跨界而來的老板盲目樂觀,結果正式營業(yè)半年后關店,虧了60萬。
再比如某朋友,因為迷妹情結和迷戀強IP,前后投入150萬加盟某名人餐廳,結果四個月不到關張大吉,在朋友圈里消失匿跡。事后復盤,這些把店開死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身上不乏“眼高手低”的共性:

▲掉進坑里出不來的,輸在了各種各樣的硬傷上
創(chuàng)業(yè)者往往是硅谷“精益創(chuàng)業(yè)”的信徒——講究用最小代價、最快速度獲得認知,在市場中投入極簡的原型產品,以最小成本驗證產品是否符合用戶需求,再快速迭代優(yōu)化產品,形成品牌勢能,建立競爭壁壘。

▲不妨比照曲線,看自己走到了哪個段位,似乎還可以安慰一下當下的悲傷
但現實里,不是每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者,都能完整的走完這8個階段。
最后,就想問問你這一年賺得怎么樣,明年打算給自己定個什么目標?
— End —
統(tǒng)籌:咖sir | 編輯:政雨商務合作&內容轉載 | 微信:yantairan